科学界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6)
李尚勇
本文的政策建议有两条,一是限制非市场化的土地集中,二是科学界定“适度规模经营”。
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主要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健康发展,也包括农业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会逐步自然减少,或者逐步自然转移到非农产业,与此相应,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也会经历一个自然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因为看到或预见到了这个自然过程,所以决策层才有预...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6)
李尚勇
本文的政策建议有两条,一是限制非市场化的土地集中,二是科学界定“适度规模经营”。
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主要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健康发展,也包括农业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会逐步自然减少,或者逐步自然转移到非农产业,与此相应,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也会经历一个自然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因为看到或预见到了这个自然过程,所以决策层才有预...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5)
李尚勇
地方政府热衷于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以外,还因为理论上、观念上对土地规模经营存在诸多错误见解。
1、错误地认为土地规模经营会增加农产品供给
其实,中外农业经济学家早已证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并不必然增加土地产出率,相反,重视精耕细作的小块土地上的单产水平往往比大农场大面积耕种的要高。世界银行专家来自不同国家的大量数据...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4-2)
李尚勇
2010年,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所谓“三个置换”的政策,即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区保障,以分散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并宣称可以由此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民身份。
此前,2008年12月,重庆率先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国土资源报》的“点题”很精准:“重庆农村土地交...
李尚勇
【导读】中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更多的是代表非农产业资本和地方权力及其利益集团急切向农业领域扩张的愿望。
1、通过土地规模经营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有严重问题
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很少(2009年中国农村家庭土地经营规模仅有2.26亩∕人,许多土地更少的地方人均仅有几分地) [1] ,如果单纯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看,农业土...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3)
李尚勇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的论断有失偏颇在欧美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成为主流,而小农的灭亡及其悲惨命运好像也被锁定了。
马克思认为,“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2)
李尚勇
(一)维持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捷径站在宏观决策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进军农业似乎正当时。
(1)改革开放30年、全面推进市场化2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2003年人均GNP突破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坐上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2010年城市化率接近50%。(2)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将继续,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进...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1)
李尚勇
导 言中国农业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那便是“将来谁来种地?”。
在广大农村,大多数种田人都是“上一辈人”,中青年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打工谋生,年轻一代几乎没有人打算务农种地,甚至边远山区的青年男女也都纷纷撂荒土地,进城“找生活”。这些年,笔者时不时在街上碰上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但与城市少女装束打扮迥然不同的少女们,不用问,她们来自边远山区。
...“求解三农困局”作者 李尚勇
【说明】本文是书稿《求解三农困局》中的部分内容。
(一)所谓“现代化农业”本质上是“石油农业”,即“利用土地把化石能源转化成食品” [②] 。从生态环境和人类食物链的高度看,这一“非绿色生态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化石油农业“不可持续”的性质。
如果说,上述“非绿色生态性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只是一种长趋势,眼下还不具有现实危险性,那么,中国石油供应链条...
李尚勇
(一)
4 月 22 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主流方向》(张云华, 2016 年 4 月 22 日第A05版,简称《家庭农场》)一文,这意味着,笔者18年前关于“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研究结论终于被理论界非正式承认了。
18年前,我的论文《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农业组织结构》发表在《农业经济》1998年第8期。
这...
李尚勇
【说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年第4期,题目改为《合作社实现全面生态种植的关键——以四川省新天地水稻合作社为例》。遗憾的是,编辑删除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这里是原始文稿。(该文是2014年初的考察报告,为保证期刊“首发”,故这里推迟发表。考察报告之一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此前已经发表。)
【...
作者 李尚勇
日前,三农专家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披露了关系三农发展战略重大问题的有关真相。由于陈锡文身份特殊,他的意见间接表达了高层的认识,实际上也就挑明了中央与部门、地方在三农重大问题上态度和主张的“微妙”差异,也因此而使那些迷惑公众的“障眼法”失效。
陈锡文的谈话要点是:(1)“谁(哪个农民)以为把家乡的房子卖掉,进城就可以当城里人,那一定是...
李尚勇、熊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导读】本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第11期。当然,正式出版物是需要将“名副其实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之类的“过经过脉”的内容删除的。
【内容提要】农民合作社与普通工商企业有本质区别。区分和鉴别二者的主要办法是,看它们的经济利益格局如何设置,这主要有两条:一是看它是否保持了农户家庭...
【说明】本文作于2012年4月,当时,笔者的关于开放农民合作金融的长篇论文还未发表,故以此文先发布一些背景资料,以飨读者。如今,《开放合作金融是农民合作社生存的必要条件》已经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年第10、11期,在此再次发布此文,以帮助人们辨别真假“农民合作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的最大弊端是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最大弊端是缺乏真正的合作金融;而理论上的最大悲哀是分不清真假“合作...
——原题:开放合作金融是农民合作社生存的必要条件
五、 没有合作金融就没有农民合作社至此,在穷尽了制度设计者设置的所有解决方案之后,笔者只能认为,将规范合作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体系是满足弱小农户及其农民合作社金融需求的唯一办法。
那么,为什么只有合作金融能够满足弱小农户及其农民合作社的金融需求呢?这主要是因为:
(1)商业银行类金融无法与小农信用需求相对接。
首先要区分三种不同性质的小农经济。...
——原题:开放合作金融是农民合作社生存的必要条件
【说明】本文于2011年11月完成,是我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理论框架第二板块(农民合作金融)的主要内容。本文在主流金融期刊遭遇“森严壁垒”,幸有《中国农民合作社》伸出援手,用2期(2013年第10、11期)上下篇的形式发表了主要内容。在此之前,《改革内参》在本文写作完成后的第一时间(2012年第1期),以《农村金融改革路线图》为题,发表了本文的结论部分。
...
——兼评“第三次土地革命”
【说明】我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理论框架有三大板块,即农民合作社制度基础理论、农民合作金融和“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的三农发展方向。我的三农理论与传统、主流的三农理论截然不同,后者包含着太多错误。前两个板块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或即将发表。本文是该理论框架的第三板块,原文约2.5万字。这里讨论我国农业发展方向这个大问题,如果大方向有问题,国人将会为此付出惨重...
【说明】去年飙升的姜价今年遭遇大“跳水”,产地批发价从最高9.6元/公斤暴跌至0.7元/公斤,为近10年最低水平。据山东省农业厅测算,今年生姜生产成本(不计人工费用)约为6000元/亩,按目前价格水平,姜农每亩至少亏损约1500元。
年初因“菜贱”有菜农破产自杀,年底又有姜农“自杀”传闻。(鲁中晨报:《去年大赚今年囤到烂生姜价格暴跌姜农伤不起》)
若要深入研究该问题,请参阅笔者的《解决三农问题之钥系列文章》(http://l...
——“解决三农问题之钥”系列文章(跋)
一国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即工业化前期,工业部门自身积累有限,难以获得高速发展,因此,国家会以或暴力或和平、或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将农业部门的价值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在这一时期,农业部门因为失去了价值剩余积累而相对萎缩。
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工业部门的价值剩余大幅度增加,它们逐渐能够依靠自身积累快速发展,而不再需要农业剩余,两个部门平行发展。但是,由于长期“...
——“解决三农问题之钥”系列文章(10)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小农遍地的实际情况,鉴于各国家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成熟经验,鉴于我国已经具备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鉴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向协调城乡发展转变,国家的各项政策已经开始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倾斜,笔者建议,国家应不失时机,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具体思路:
(一)有条件地支持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