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大困局(专题)系列文章(0-2):

《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

 

【导读】目前真正制约可燃冰开发利用的是它的开发风险,而不全在于开发技术和成本。在没有真正解决开发风险之前,可燃冰仍然只能作为战略性远景能源资源;而在短期内,可燃冰成为新能源,还只是人类的一个愿望而已。

 

518,中国宣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本是可燃冰开采的技术进步,好事一件。但随后媒体开始“制造”相关新闻,甚至借外媒之口说,“中国宣布了一场新革命——碳氢化合物革命”,“可燃冰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1],云云。这就越来越离谱了。

笔者在此先泼一瓢(不是一盆)凉水,让发烧媒体冷静:“目前真正制约可燃冰开发利用的还在于它的开发风险”,而不全在于开发技术和成本。真正的风险在于,若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被打破,“可燃冰的甲烷大量扩散到海水和空气中,就有可能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灾难性后果,比如,破坏海洋的稳定和平衡,大大加强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甚至造成气候灾变、失控的局面”。

下面是《人口困局》一书对可燃冰开发利用的综述及评论[2]

 

可燃冰之愿

由于受到能源危机的困扰,人们对“新发现”能源总是很期待,而我国媒体冷不丁也会暴出“发现大能源”的新闻,但稍后往往发现愿望多于现实。

20126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称,“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130年”。[3]

可燃冰也叫甲烷水合物或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白色或灰色固体结晶物质,因其形似冰块,故称可燃冰。

可燃冰是近20年来发现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能源专家的广泛关注。可燃冰热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且二氧化硫的产生量比燃烧原油或煤低两个数量级。

根据理论推算,“可燃冰全球远景总资源量约10万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2倍”,若按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水平计算,可以满足全球830年的能源需求。

我国从1999年开始对可燃冰进行调查和研究。2008年的理论预测数据是,“可燃冰远景资源量2000亿吨油当量以上”,若按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水平计算,可以满足我国83年的能源需求。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调查与勘探,但是,对于如何开采可燃冰,目前尚没有找到可靠方法,“基本上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在经济上,目前从南海开采可燃冰的费用高达200/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为1.2/方米,而目前天然气的开采费用一般才1/方米。这显示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缺乏现实的经济可行性。

不过,目前真正制约可燃冰开发利用的还在于它的开发风险。

可燃冰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对温度和压力很敏感,只有在低温(0-10和高压(10MPa)同时具备的条件下,它才能保持稳定状态。目前,只有在它的原始存储地,即深海海底或高寒冻土区才同时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旦把可燃冰从低温高压条件下取出,它就会迅速分解,释放出甲烷,在开采过程中如果控制不住,很容易出现甲烷泄漏,极易造成“井喷”。

更严峻的问题是,大量开采可燃冰,如何避免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被打破。海底可燃冰的甲烷含量是大气含量的3000倍,而甲烷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这也就是说,如果可燃冰的甲烷大量扩散到海水和空气中,就有可能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灾难性后果,比如,破坏海洋的稳定和平衡,大大加强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甚至造成气候灾变、失控的局面。

有关专家介绍说,在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机械钻探或化学试剂注入海底,将改变其物理性质,使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采气及输送设施。开采中产生的井喷,可能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严重后果。

并且,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还没有一项经济、实用、安全的技术能够大规模地将可燃冰从海底转移到陆地,并将其安全保存。[4]

可见,在没有真正解决上述开发风险之前,可燃冰仍然只能作为战略性远景能源资源;而在短期内,可燃冰成为新能源,还只是人类的一个愿望而已。

 



[2]李尚勇:《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月,第7172页。

[3]记者周文超:《南海可燃冰明年或开钻预计可供全国使用130年》,中国之声播报,转引自:中国新能源网,2012611,网址:http://www.newenergy.org.cn/html/0126/6111246577.html

[4]王智明等:《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节能》,2010年第5期;吴震:《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发现状》,《节能》,2009年第2期。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