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车之鉴:沙特沙漠种粮败北的深刻教训

《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

 

【导读】中国粮食(农业)生产重心“北移”潜藏着深刻的危机。看看沙特发展农业的个案,虽然极端,但却蕴含着“清醒剂”。

 

最近20年,由于政策导向失误,农业发展方向出偏,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出现了与生态环境要求相悖的转变,即中国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的向北方缺水地区集中(全国现有13个粮食主产区中,北方缺水地区占7个,其中就有内蒙古,见图2-3),这些地区也越来越多地需要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以维持生产,而本来降水丰富、适宜粮食生产的南方地区却越来越多地“退出”粮食主产区行列。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南方丰水地区因为种粮“不赚钱”而削减粮食生产,比如,用耕地种植果树、花草,甚至大面积占用耕地搞“农家乐”(旅游、休闲);另一方面是北方缺水地区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许多北方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比如东三省和内蒙古,因而在传统农业日渐凋敝衰败的情况下,日益成为规模化耕种的首选地。(《人口困局》第23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6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粮食(农业)生产重心“北移”潜藏着深刻的危机。看看沙特,曾经财大气粗、不计成本、不顾资源和生态承载力而盲目发展农业,甚至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而有余”,结果,还是在大自然“铁律”约束下败北。

 

在炎热干旱、满眼沙漠的中东地区垦荒种粮、从事农业生产并非长远之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中东人一定要“头撞南墙方回头”。中东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的人口大国沙特便有这样的教训。

沙特凭借全球第一的石油出口成为高收入国家。1960年代,沙特的石油收人曾占国民总收人的80%。此后,沙特不满足于石油行业一枝独大的国民经济结构,便想在发展农业上也有所作为。

1966年,沙特耕地面积仅有50万公顷(只占国土面积的0.2%),粮食产量只能供应本国需求的10%1970年以后,沙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高额补贴鼓励国民开垦新耕地。19711994年,沙特农业用地从不足40万公顷增加到160万公顷。为了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和农村饮用水两大难题,沙特由国家投资在全国范围内筑坝蓄水,修建海水淡化厂,大力开发地下水(为此打了灌溉自流井4万余眼、饮水用井5.2万多眼)。到1980年代末,沙特不仅奇迹般地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还有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出口(沙特的小麦出口曾跃居世界第六位,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于荣誉奖)。1990年代初,沙特甚至还每年向欧洲国家出口数千吨鲜花。[]

然而,沙特基本上不具备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一则耕地稀少,二则水资源极为匮乏(沙特没有河流和湖泊,年均降水量仅70.5毫米,人均可更新淡水量不到100立方米/人·年,在全球最缺水10个国家中排名第八)。由于没有可靠的地表水,沙特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来满足用水需求。但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本质上是用石油换水,目前,“沙特国内石油消费的一半用于生产淡水”。按此计算,2015年沙特海水淡化约耗费8400万吨原油,占全球原油消费总量的1.9%,这甚至超过了法国当年的原油消费量[],但由此提供的淡水也不过每年人均二三十立方米[],代价太高。更重要的是,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沙特的地下水资源急剧下降,相关数据显示,19792003年,沙特的地下水存量锐减了60%


因为耕地尤其是淡水的制约,沙特的农业奇迹注定是昙花一现。

其实,实施兴农政策不到20年(1990年代初),沙特政府便注意到了发展农业与国内自然资源的尖锐矛盾,比如他们“注意到对小麦的补贴助长了农民对地下水的肆意开采和使用”,于是,沙特开始“放弃偏激的自给自足政策”。1993年,“沙特政府把对小麦的补贴减少了75%”。此后,随着农业政策的改变,沙特的农业用地逐年减少,最终又“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粮食进口”。

2009年,沙特政府决定,“完全取消对高耗水的小麦和苜蓿的补贴”,并逐年减少小麦和苜蓿的生产,直至完全停止国内生产。同年,富裕的沙特制定了“海外农业投资行动计划”,鼓励国民和企业到其它国家去种地,以方便自己进口农产品。[]

可见,虽然中东地区开发河谷地带和沙漠绿洲可以缓解食品短缺压力,但中长期却贻害无穷。因为,对于脆弱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必然会破坏当地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剧荒漠化过程,使其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土地的人口供养能力进一步降低。这样的自然“铁律”,连财大气粗的沙特也不得不遵从。

沙特个案虽然极端,但却蕴含着“清醒剂”。 



[]谢凡:《沙特是如何由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的》,《阿拉伯世界研究》,1995年第1期;牛葆伸:《化沙漠为良田——沙特阿拉伯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人民日报》,199549

[]BP集团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6月。

[]沙特有29座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约5亿加仑,按英制加仑计相当于每年生产淡水8.3亿立方米,按19982015年总人口2030万人、3154万人计算,每年人均供水分别为40立方米、26立方米。

[]赵玉敏、唐静:《沙特农业“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国际经济合作》 2013年第2期。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