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些年,经常听见世人感叹我们那些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新人类”很聪慧,但一直没上心。近两年,当我目睹了一个“10后”的杰出表现后,开始对我们的“新新人类”刮目相看。

这个“10后”降生在2010年年底,目前2岁半大一点。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可能自己做的事,他就不喜欢你帮助他;他喜欢“偷艺”,比如看大人操作电器、使用电脑,不用教,他就会了,而且自己输入密码,拨号上网;他喜欢“思考”,他的经典语言不是鹦鹉学舌,而是他自己已经“理解”了的语言词汇,比如他“不相信”违背常识的“童话”。

这个“10后”的百日照

(一)

他刚1岁,就喜欢上了一款白色坏手机。他先是把这款滑板手机分解成两大块,然后又对手机后盖发生了浓厚兴趣。他试图象大人一样,将手机后盖取下,然后再装上去。但是,这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难度太大,因为,要装上后盖需要完成两个连续的动作,一是需要将后盖放置在手机背后正确的位置上,二是需要往前推送,让其到位、扣住。

我发现,他之所以对那个手机后盖兴趣盎然,是因为他想做但又一时做不好。那些天,只要他“有空”,就在那里摆弄手机后盖。他用那双笨拙的小手,一次次地试验、尝试,但等待他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不过,没见他“气馁”过,也没见他放弃,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远远超过教科书上的标准。他爷爷看不过,偶尔会帮助他完成“装配”任务。这不仅不能让他“放弃”,反而令他“信心倍增”。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突然要求爷爷看他“装配”。他爷爷惊喜地看到,他居然用他那双笨拙的小手将手机后盖正确地安装到位!

一个多月的“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居然没有摧毁那小子的“毅力”,反而让他第一次真正偿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成功喜悦。看着爷孙俩笑成一团,我知道他们心里有多美。

真不简单啊,一个1岁的孩子,能为一个“高难度”动作,自己“尝试”一个多月,而且“乐此不疲”,直至成功。

更令人欣喜的是,几天之后,这个“10后”的兴趣已经不在这个“破手机”上,他明显在尝试“挑战”他感兴趣的其它“高难度”动作。

(二)

1岁多一点,他爷爷有意识地教他开瓶盖,就在瓶盖上贴上一个标记,让他看见打开瓶盖是需要旋转瓶盖的。开初,他没有“旋转”的意识,因为他此前的经验都是“移动”。但经过一次次旋转打开瓶盖、取出瓶里东西的示范,他逐渐有了“旋转”意识。虽然他的小手还不能很自如的操作,但他已经知道“旋转”是打开瓶盖的必要程序。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已经能够顺利地扭开各种瓶盖和类似瓶盖的“装备”,例如水杯盖子。于是,他又开始接受新的挑战,即区分“扭开瓶盖”和“扭紧瓶盖”,不过这已经完全难不住他了。

(三)

2岁刚过,爷爷开始教他认识“颜色”。这可不是一仅容易的事儿,因为,“颜色”是“抽象概念”,这个“10后”生平第一次接触“抽象概念”。

其实,他爷爷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孙子认识颜色,于是,上网去查找了一番,从一款“亲子游戏”中找到了一个方法。

按照这个游戏方法的要求,他爷爷准备了红、绿、黄、蓝4种颜色的气球,同孙子一起玩气球,并反复给孙子讲,红颜色气球、绿颜色气球、黄颜色、红颜色……

一段时日后,这个“10后”对“颜色”仍然没有任何概念。

他爷爷再去网上查证方法,发现这个方法还附有一首儿歌:“红红的像苹果,绿绿的像西瓜,黄黄的像梨子,蓝蓝的像海洋”。不过,根据他爷爷的经验,这样的儿歌对45岁的孩子也许有用,但对于2岁幼童肯定没用。

一日,他爷爷突然有了灵感。他先在白瓷面盆里放上一些水,然后让他的“10后”看着他往水里加红墨水。一滴红墨水下去,红色液体在透明水体中慢慢扩散。爷爷告诉他,“快看,红颜色”。随后,爷爷给了他一支筷子,让他拨弄那些红色液体,帮助它们扩散到整个水体。几滴红墨水下去以后,原来透明的水体变成了红色液体。小家伙看着那些红色水体,“若有所思”。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玩红颜色”后不一会儿,这个“10后”就指着一个红颜色气球对他爷爷说,“红颜色”。爷爷高兴地赶忙说,“对、对、对,红颜色!这个就是红颜色。”他知道,他的方法奏效了,他2岁的孙子终于有了“颜色”概念。

几天后,他爷爷找来几片白菜叶子放在白瓷碗里,加上一些水,然后让他的“10后”看他制造“绿颜色”。再往后,他爷爷让他自己拿着签字笔笔芯在白瓷面盆里制造“黑颜色”。

几个月后,在经历了“黄绿不分”、“黑白不辨”的混乱以后,这个“10后”终于真正认识了红、绿、黄、蓝、白、黑等基本颜色。

据我所知,这很难得,因为许多45岁的孩子都不能正确识别颜色。

(四)

前些天,这个“10后”央求爷爷讲故事,他爷爷给他讲了一个经典民间童话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个少年家住在一座穷山里,他家附近缺水,他每天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挑一趟水。有一天,少年挑水走到半道上,遇到一个白发老头,老人家因为口渴缺水倒在路边奄奄一息。少年放下水桶,舀一瓢水喂给老人,看着老人慢慢醒来。老人醒后对少年说自己口太渴,还需要喝水。少年又舀一瓢水给老人,一来二去,两桶水很快就被老人喝完了。少年又要去河边挑水,临走前被老人叫住了。老人送给少年一个珠子,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并吩咐他说,晚上将珠子放在水桶里。当天晚上,少年挑回家的水已经差不多用完了,他想起老人的吩咐,就将珠子放进一个水桶里。第二天早上,当少年去拿水桶挑水的时候,发现放有珠子的水桶里已经有满满一桶水。原来,少年遇到的老人是一个神仙,他看少年乐于助人,便送他宝珠,这个宝珠能够使水桶里的水永远也用不完。

人想不到的是,这个2岁多的“10后”听完故事后竟然对爷爷说,“我不相信”。闻听此言,他爷爷眼镜大跌

如今的“10后”,真不能小瞧他们!

(五)

面对聪慧而又咄咄逼人的包括“10后”在内的“新新人类”,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想起我们现实的教育制度,我又忧心忡忡。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虽然遭遇了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系统改革教育制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担心,我们的填鸭式、应考教育制度会“毁”掉我们的“新新人类”,正象“毁”掉了他们的父辈一样。

也许,我是说也许,有办法逃离“填鸭式、应考教育制度”就有可能保留一些“种子选手”。比如,京、沪地区有些人尝试“私塾”;再如,北大教授建议男童推迟2年入小学;又如,实际上,在不少地区一批有识之士正在试验从根本上系统改革“填鸭式、应考教育制度”,虽然目前这一改革只到“初中”为止(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

改总比不改好。如果我是这个“10后”的父母,我就先让他“推迟2年入小学”。

 

2013722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