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

 

刚刚,《南方周末》发给我的邮件,有一篇文章是《“妈妈,我不想死,我想活” 暗瘤——被忽视的儿童癌症》,文中披露,世卫组织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第二大死因。短短5年,中国城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了18.8%,远高于发达国家。

 

读罢此文,我心情沉重。尤其是孩子那双忧伤、乞求的眼睛,令我心颤。这与我当初写作《人口困局》第五节“先天畸形繁多与癌症高发”时的感受相同。

当时,我被“第五节”的一系列高污染、高癌症死亡率、高癌症发病率数据“压”得喘不过气来。“第五节”刚写完,我就病倒了。

 病愈出院回家的当天,我看着《人口困局》 “第五节”的小标题:“一、水污染与癌症之迷被破解”、“二、先天畸形儿呈升高态势”、“三、癌症死亡率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看着该节的“癌症死亡率增长图”(见下图),我写下了“本节附录”的文字。

 

5年数据收集整理研究和书稿写作的过程使我明白:癌症高发地区往往就是高污染地区,同时也是近几年高致病病毒一再爆发的地区。三者高度一致!(见图7-5

20136月,在经过8年调研之后,国家疾控中心调研团队宣布,他们“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这实际上也就揭开了数百“癌症村”之迷。其实,在此前的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4位专家已经采用专业方法验证了媒体披露的“癌症村”情况属实。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环保部于2013年正式认可了“癌症村”这个称谓。(详见《人口困局》 “第7章”)

我们的父辈大都能够活到八、九十岁,而如今用大量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重金属喂大的子孙们,长期“浸润”在雾霾、污水和酸雨中,很难长寿。可以预料,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极有可能在今后10多年达到高峰以后,便“掉头”向下。

人啊,你们还不警醒吗?

“本节附录”在《人口困局》出版时,被编辑删掉了。现发布于此,以飨读者;亦为《南方周末》图片中的患儿祈福:愿他能够幸存!

 

《人口困局》第7章第5节之“本节附录”

(第7章“环境污染逼近危机边缘”)

(第五节“先天畸形繁多与癌症高发”)

刚刚写完“第五节”的文字,我就病倒了。

病因是我也缺乏自我保护的环保意识,对于来自我书房下面临街铺面电焊和油漆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缺乏警觉。

我长期在书房潜心写作,时常受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而不自知,直到被最近一次强烈的油漆味熏病。等我病倒住院后,才突然联想到,住我对门的邻居早两年已经确诊罹患癌症,而这个电焊油漆铺已经存在多年。

在中小城市和县域城镇,利用临街居民住房的底层铺面开小作坊制作防盗栏、修理摩托车、甚至翻修铅酸蓄电池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管理者熟视无睹,居民住户要不毫无警觉,要不毫无办法。毕竟,集中作业、集中管理难度太大,况且,一个小作坊就是一个、几个家庭、几口、十几口人的饭碗。这明显也是“人口高位运行”的产物。

过去,平房、一楼一底住房是城镇居民的主要住房形式;今天,平房、一楼一底被称为“别墅”,它们已经成为少数富裕阶层的标志性房产,而广大市民则被迫迁入高楼住宅。在大小城市,普通的67层高楼已经不够住,必须修建大量几十层高的所谓“电梯住宅”、“电梯公寓”才可能让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安居”。殊不知,当初设计“电梯高楼”的初衷,主要是公务和商业用途。

过去,人们把“高楼大厦”看成是发达富裕的象征,等到我们自己被赶进“高楼大厦”以后才明白,那是相当无奈的选择。今天,多少人不梦想有一处带花园、有草坪的小平房,可是,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只能为它的城镇居民提供一小块“搁”在半空中的生存“盒子”,并且因此而成为全世界“高楼大厦”最多的国家。

更可悲的是,相当多的人不以此为“忧”,反以为“傲”。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