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口困局》一书作者  李尚勇

 

【说明】信达证券的能源价格分析师郭荆璞先生写了一篇分析页岩气开发骗局的文章页岩气和庞氏骗局》20141222,财新网/财新名家/郭荆璞),并附上了他“2012年报告摘要”。该文章对页岩气开发的分析比较深刻,但由于比较专业,且需要一些基础信息,有些读者可能看不懂,所以笔者冒昧地将其通俗化,希望有助于公众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期望公众能够因此而理解笔者在《人口困局》一书所阐述的如下一个观点[]将我国能源困局寄希望于页岩气之类的“贫矿”资源是多么的不靠谱。我相信,郭荆璞先生的观点与笔者一致。

下面是《人口困局》一书论述页岩气开发的部分段落[]

常规天然气储藏在多孔或具有天然裂缝的岩层中,容易开采。而页岩气属于贫矿,仅存在于致密页岩及其缝隙中,由于页岩质地坚硬,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很高。目前开采页岩气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将高压液体注入钻井使烃源岩(生油岩)岩层碎裂,从而开采出页岩气。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勘探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国家,早在1821年美国就钻探了第一口商业性页岩气井,但由于成本过高,一直未能规模化。1981年,美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开发的突破。[] 进入21世纪,经过约180年的技术酝酿和努力,美国人终于成功地研究出清水压裂等一系列经济实用的页岩气开采技术,降低了开采成本,实现了页岩气的规模经济开采。[]

目前开发页岩气所使用的“压裂技术”需要将高压液体注入钻井以造成岩层碎裂。这些压裂液中99%是水和砂,1%是润滑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来自美国的报告称,压裂添加剂包含了750种化学产品和有毒物质苯和铅。并且,将地下岩层压出裂缝也可能污染地下水。[]

从总体上说,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它比常规油气开发对设备、钻采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要高很多。同时,页岩气开发又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和水资源,而且还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既是开发“贫矿”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开发页岩气这类“贫矿”的制约因素。

尽管近两年媒体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描绘得“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但是,科学界经“同行评议”后发表的一些研究报告的结论并不那么令人乐观。例如,一份研究报告写到:“虽然肯定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资源留在地下,但可以按全球经济所习惯的价格加以商业开采的石油的量是有限的,并很快就会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记者披露说,页岩气产业不但离盈利差得很远,而且正面临巨大的金融障碍。因为,“水力压裂法的经济原理是可怕的。产量从第一天起就跌下悬崖,这种下跌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直到在占初始产量10%左右的水平上跌停为止”;其结果是,“钻探正以惊人的速度摧毁资本,钻井公司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债务,而(产量)下降幅度则开始造成浩劫。为了避免下降率打乱收入报表,公司不得不钻探更多的新井,(以弥补)老井的产量下降”。[]

新井产量快速下跌(这揭示了页岩气产量高衰减的特性,毕竟,一口井能够压裂的岩石太有限),成为页岩气投资难以消弭的“大漏斗”。

可见,美国人开发页岩气的基本模式表现为:页岩气生产商融资→租地、钻探页岩气井→开采出页岩气→产气量迅速下跌→再融资、再钻探新井→新井产量也迅速下跌→不断融资钻探新井增加产气以维持并增加总产量→更多的融资、投资、债务→更多的耗资巨大的页岩气井被废弃→绝大多数投资、债务“打水漂”。

因此,页岩气开发就是一个大量“烧钱”并通过象征性“分红”以营造“繁荣”局面的骗局。

上述情况就是郭荆璞页岩气和庞氏骗局》一文的背景。该文披露的细节显示[]

北美8家页岩气独立生产商(已相当具有代表性)在过去的15年为投资者累计创造了近40亿美元的分红回报,但是却吞噬了超过300亿美元的股东投入,2011年资本开支高达316亿美元;这8家公司在2005年以来,只有1家曾经创造过正的自由现金流,2011年合计自由现金流为-148亿美元(见下图)。页岩气生产商将勘探开发费用大幅度资本化,这再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标准的庞氏骗局。

页岩气生产商事实上已经无法从开采天然气(页岩气)中获利,我们估计边际成本超过$4/MMBtu,企业事实上在依靠天然气开采同时获得的原油和凝析油在维持。

类似于切萨皮克(Chesapeake)的天然气钻探企业向美国的土地所有者租赁土地,获得其土地上油气开采的权益,同时或之后通过投行向出资人融资,出资人承诺支付一定的现金,并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开发资金,以获得部分开采的收益。在大部分情况下土地租赁都附有“闲置将被处置(use it or lose it)”的条款,这使得钻探企业必须在3年内启动钻探,并且开始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特许权费用,否则他们将失去这些土地的租赁权。目前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费用高达2万美元/亩,而10年前则低了超过90%。这些钻探公司决不能承受失去这些租赁权的损失,即使天然气价格走低意味着开采越多就亏得越多。他们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扩张自己的权益规模,让投行按照租赁面积估计储量,在市场上用估计的储量去融资,这就形成了越亏损越扩大钻探和生产、越加大资本开支的局面,最终沦为庞氏骗局。

原油价格如同北美的天然气一样崩塌,摧毁的并不是页岩气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而是筹资性现金流,因为当天然气价格持续低于4美元之后,页岩气企业并没有马上失去融资能力,投资者们还在疯狂地把钱借给他们,烧在地下的油井里面。现在油价同样由于供给增加迅速走向崩溃,清醒过来的投资者们,大概不会再容忍烧掉自己的钱去支持页岩气的梦想了吧?但是谁知道呢?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愚蠢和疯狂。

还有一个糟糕的消息,那就是当页岩气企业困兽犹斗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继续增产,一方面庞氏骗局的特征就是“不增长就死亡”,另一方面失去筹资现金流的企业,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增加收入而不顾未来。

 不需要再增加文字,页岩气开发的本来面目已经昭然若揭。

 

2015119



[]李尚勇: 《人口困局》,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月出版,7071页。

[]李尚勇: 《未来战略性能源难救当务之急》,财新网/财新博客,2014118

[]赵宏图:《世界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2期。

[]王伟:《为什么美国页岩气开发模式难以复制》,《能源评论》,2013年第1期。

[]记者于达维:《页岩气开采水患》,《新世纪》,2011年第36期。

[]佚名:《美国页岩气革命或是骗局》BWCHINESE中文网,2013217

[]郭荆璞:《页岩气和庞氏骗局》20141222,财新网/财新名家/郭荆璞。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