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放松人口控制”的人们应该仔细想想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北京市各区县均有一些“特供食品”生产基地,专门供应一定级别的机构和官员食用,在全国各省级政府的一些部门也都有一些专门的特供食品基地。[1]
其实,这些特供食品基地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生产“绿色食品”而已。据记者介绍,这些基地也没什么神秘的地方,只不过那里的土壤、水质、大气的质量达到国家优级标准;种植不用化肥,种养殖不用激素;使用鸡鸭猪牛羊粪等有机肥;一般不打农药,如果非打不可,也是生物农药,且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质检部门隔三差五取样化验,确保米面醋油、蔬菜瓜果、鸡鸭鱼肉绝对无毒无害。仅此而已。
本来,除了“土壤、水质、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优级标准”外,上述“绿色食品种养殖模式”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因为,这些种养殖模式所需要的所有生产技术都具备在全国推广的条件,并且普通农民完全可以掌握运用。实际上,那些“特供食品基地”都是普通农民在那里劳作。
但是,问题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绿色食品种养殖模式”,那全国13亿人口中,会有半数以上的人口“饿肚子”!
例如,化肥的使用,在短期、适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量,但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增加农产品的有毒成分,会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土地板结,还会污染土壤、水流、大气等。(从1980年代至今,我国耕作土壤类型的pH值下降了0.13到0.80个单位。对于自然土壤,这种规模的pH值下降“通常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2])
据蒋高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介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而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平均施用量比安全上限高了1.93倍。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60年间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从8斤多增长到了868斤,足足增加了100倍”。[3]
与此相应,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不能解决温饱”的30477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53082万吨,增长了22605万吨,增长率74.2%。在总人口从9.6亿增加到13.3亿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从319kg/人,提高到399 kg/人,基本实现粮食自给。[4]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5]据此粗略计算,1978年的30年后,我国有9042~13563万吨的粮食增产得益于使用化肥。如果停止使用化肥,我国粮食的减产比例将相当大。这意味着,我国又该退回到“温饱不保”的年代。
再如农药。据蒋高明介绍,“1990年,我国农药的施用总量还只有70万吨,但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飞速发展到173万吨,不到20年,增长了100万吨,平均每亩土地要施加农药1.92斤”。[6]他在另一篇文章介绍,农民每年要给玉米打农药4次,小麦、土豆3次,西瓜4次,花生6次。[7]
多年以前笔者下乡,听一位家在“水果之乡”的乡党委书记介绍,他们那里的梨和苹果,从花榭结小果开始,就不断打农药,直到采摘,最后还要放在药水里浸泡,以便弄个好“卖像”。他说,他们从来不吃自家的梨和苹果。
为什么要这样高频度、高浓度的打农药?因为田里的虫子实在太多,不打药就会减产,严重的可能颗粒无收。虽然“越打药虫子越多”,农民们也没有选择,只能“虫子越多打药越多”。如此恶性循环。
当初之所以选择“打药灭虫”,是因为人口增长太快,太需要“虫口夺食”,后来随着人口总量超过12亿、13亿,令人不安的“越打药虫子越多”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但是,人们(不单单是农民)已经只能选择“虫子越多打药越多”,并任其恶性循环。
如今,如果全国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农药,那可能会有相当多的粮食收不回来。这恐怕是当今社会无论如何也不能承受的灾难。
再来看动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主要与反季节果蔬相关,动物激素与肉类食品相关。为了解决13亿人“吃肉”的问题,我们的科学家和实业家已经将“科技运用”发挥到了极至。
据蒋高明介绍,“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8]此外,人工饲养的“肉鱼”(如草鱼、鲤鱼)也是这样。本来,这些动物的自然生长周期一般是一年。
几年前,笔者与一大批受训官员一起去雅安市草坝镇肉鸭养殖基地调研,有幸亲眼目睹了那里大规模“肉鸭速成班”的整个生产过程。据生产者介绍,从鸭蛋孵化出小鸭,需要28天,从小鸭长到成品上市,也只需要28天。笔者见到的那些像鸭子一样“嘎嘎”乱叫的成品肉鸭,实际就是动物激素衍生品,它们几乎不能站立,只能“瘫”在饲养地上。那些28天长大成“品”的肉鸭被宰杀以后,其生肉有一股强烈的“腥味”,煮熟后,那纤细的鸭骨头很容易嚼碎。从那以后,笔者几乎不再吃这种“激素衍生品”鸭肉。
在黄震的博文《纠结的鸭子》中,给出了这类饲料的送检结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高出17倍,抗生素含量高出31倍。而这个“正常值”也不知道是否“正常”。(黄震:《纠结的鸭子》,财新网/财新博客/黄震,2011年9月10日)
同样地,如果全国停止使用动物激素,鸡鸭鱼猪都饲养一年后成品上市,那随着饲养周期延长,鸡鸭鱼猪的年产量将减半,甚至更多。如果真的这样,那13亿人又会因为缺少“油荤”,而“痨肠寡肚”,营养不良。
如果把上述三个效应叠加在一起,即在全国推广“绿色食品种养殖模式”,完全停止使用农药、化肥和动植物激素,那我国生产的食品连半数国人也养不活。所以,为了解决13亿人口“吃饱”的问题,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大量使用农药,大量使用动植物激素,以及其它一切“科技”手段(包括倍受争议,但仍然“欣欣向荣”的各种转基因手段,而事实上,各类转基因食品已经非法流通,并在全国泛滥[9]),并任由环境污染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因为总人口基数太大而衍生出来的所有污染,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为满足13亿人口的各类需求而产生的工业污染,都在加深我们的食品污染,比如水污染正在加重粮食污染。如果人口基数不是这么大,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高污染工业。
面对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对几乎所有食品(特供食品当然除外)的污染,面对它们对几乎所有耕地、所有河流湖泊、全球大气造成的污染,以及所有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你真的认为,我们这个人口超级大国,还可以再增加2亿、3亿、甚至5亿人口吗?你真的认为,你们那些松动人口政策的所有理由,都比这极有可能断送子孙前程的所有污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更有“理由”?
如果你没有资格享用“特供食品”,那你就更应该想清楚,那些因为人口基数太大而不得不继续下去的食品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以及一切环境污染,对你和你的子孙,真的没有伤害?你就真的不想在控制总人口方面有所努力?有所作为?
请理智地再想想,再想想……
2011年7月12日
[1]记者吕宗恕等:《“低调”种菜》,《南方周末》,2011年5月5日,第C14版。
[2]蒋高明:《靠化肥养活人口》,腾讯博客/蒋高明的空间,2011年6月21日。
[3]记者张静:《农田里用了多少化学品》,《生命时报》,2011年6月17日,第1版。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5]尹训宁:《九禾:快乐农业服务商》,原载《商业价值》,转引自:新浪财经/管理,2010年1月8日。
[6]记者张静:《农田里用了多少化学品》,《生命时报》,2011年6月17日,第1版。
[7]蒋高明:《农民一年往地里打多少遍农药?》,科学网/蒋高明的博文,2011年7月10日。
[8]蒋高明:《农药残留为何那么多》,腾讯博客/蒋高明的空间,2011年7月9日。
[9]《财经》综合报道:《农科院专家佟屏亚称转基因稻种销售渠道已遍布南方十余省》,财经网/新闻/产业/产业每日要闻,2011年7月6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