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制度改革(引言)
最近主流媒体接连抨击出租车制度,这是好兆头,故将几年前发布于此的出租车制度研究报告再次发布,希望人们看清我国出租车制度的本质,一起埋葬这个早就应该废弃的可耻制度。
这个研究报告在本网站一共6篇:http://lishangyong.blog.caixin.com/usercategory/439
【阅读提示】这一长篇研究报告全面论述了出租车制度问题,可以说,出租车制度的主要理论问题在此都厘清了。出租车数量控制和特许经营权有偿使用催生了出租车公司和“天价”出租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出租车行业严重的寄生现象(寄生占比超过50%)。以此寄生牟利的不仅有出租车公司,也有天价出租车个体车主及其“包头”,甚至还有被称为“主驾”的出租车司机。高比例的寄生,严重挤压并恶化了出租司机的生存空间,这是近些年城市出租司机“集体罢运事件”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普遍且严重的寄生现象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公平和经济运行效率,也引得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寻租”腐败。作者运用“经济—制度分析方法”,对出租车行业寄生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形,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数据分析;对出租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进行了严密地论证,从而为出租车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引言
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大发展始于199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又缺乏具有预见性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制度安排,因而政府在事前并没有制定一个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能维护出租车投资者和出租司机权益的统一的出租车制度。各地方政府“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也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左右,各自出台了出租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一系列问题。
近些年来,城市出租司机“集体罢运事件”此起彼伏。在政府明令禁止罢工的情况下,出租司机仍然冒险以“集体罢运”、“集体休息”、“集体喝茶”等等或极端、或隐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全国有相当多的城市发生“集体罢运”事件,而且,每次差不多都是全城出租司机集体参与。
2002年12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一文发表,此后,媒体和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出租车问题。媒体更多的是挖掘各地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背后的故事和原因,以王克勤的报道最为深入。正是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出租车制度的许多细节。一批研究者对出租车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对某些环节的分析,而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尤其缺乏经济数据的支持,缺乏对经济数据的分析。
笔者关注并研究出租车制度已经5年,期间,笔者对成都、重庆、北京、杭州、温州、雅安等大中小城市和一些县级出租车市场进行了先期调研。除了在上述城市实地调研外,还采用电话采访、网络通讯、委托调研等多种形式,通过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和个体车主掌握出租车运营的第一手资料。2009年完成制度研究报告《现行出租车制度缺陷及其改革方向》,因为篇幅太长,没有地方发表。2011年该报告列入四川省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并于年初立项。
本制度研究报告利用调研取得的大量经济数据,运用“经济—制度分析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出租车制度的起源和现状,揭示了出租车制度的寄生现象及其严重后果,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出租车寄生现象的制度根源,论证了出租车公司制度的不合理性,剖析了出租车准入歧视和数量控制等制度弊端,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出租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其现实道路。
笔者运用大量的经济数据(内有9个计算表),通过独创的分析模式,对出租车行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翔实的数据和无容置疑的计算结果,大大提升了本报告的逻辑力量,从而使得本报告说理有据,逻辑严密,结论可靠。
友情提示:
(1)这里发表的是本报告的精简版,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细节,请去我的个人学术网站:
(2)若你还想再深入研究出租车制度,需要上述计算表格的电子表格(共13个),可以来函索取。
研究报告大纲
引言
一、出租车公司“起家”和“发展”
1、借司机资金“起家”
2、出租车公司“变身”
3、出租车公司“做大做强”
二、“公司化—承包经营”
1、北京“公司化—承包经营”的情况
2、重庆“公司化—承包经营”的情况
3、重庆“公司—雇员模式”的情况
三、出租车公司存在的必要性问题
1、出租车公司存在的理由何在?
2、寄生与剥削的区别
四、出租车数量控制的危害
1、温州个体经营模式的失效
2、数量控制下的县级出租车市场
3、出租车数量控制的弊端
(1)数量控制衍生出严重的寄生问题
(2)数量控制形成的人为垄断抬高了出租车价格
(3)数量控制催生了政府及其官员寻租
(4)垄断和寄生严重挤压并恶化了出租司机的生存空间
(5)黑车泛滥,管理失控
五、出租车制度的改革方向
1、出租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2、改革出租车制度的现实道路
3、寄希望于地方政府
2009年3月18日一稿
2009年12月26日二稿
2011年2月11日修订
(请继续关注《现行出租车制度缺陷及其改革方向》的后续文章:http://lishangyong.blog.caixin.com/usercategory/439)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