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

 

【导读】本文与之前发表的《“低生育率陷阱”之说很可能是个陷阱》是“姊妹篇”,前文说明“对于人口过10亿的大国来说,成亿出生人口的堆积(在今天1700万出生人口的水平上只需要56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其后果绝非人力所能改变”;本文进一步解读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三个方向及其后果,重点在于,必须继续坚持控制总人口基本国策,确保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在未来1020年内出现真正向下的拐点,实现人口高位运行“软着陆”

 

(一)

笔者的《人口困局》一书及其相关系列文章勾勒出了中国人口过度膨胀的如下路线图:

目前,中国“资源环境与人口紧张关系”面临以下两大问题:(1)资源环境已经逼近爆发大规模环境危机的边缘;(2)人口增长趋势来到了“三岔路口”。(见图1-5

如果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将滑入联合国“高生育率方案”(未来20年总和生育率1.842.20中国“人口超高位运行”(指14亿以上人口)将持续100年以上, 中国资源环境与人口紧张关系将趋于崩盘

“妇女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单位:儿童∕妇女(children per woman)。(有媒体将总和生育率单位误读为%

如果坚持控制总人口基本国策不变,那中国人口增长趋势便可能进入联合国“中生育率方案”(未来20年总和生育率1.591.70,中国人口峰值(14.16亿)将出现在2028年前后,并在此形成掉头向下的拐点;2100年中国总人口回落到10亿。总人口10亿,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利、资源利用最有效、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适度人口规模的上限。基于此,笔者在《人口困局》一书中将联合国“中生育率方案”、中国总人口平稳回落到10亿以下的情况,称为中国人口高位运行(指10亿—14亿人口)“软着陆”。这意味着,中国过度膨胀的人口趋势终于安全回落到适度人口规模,且没有引起过度的社会动荡。这应该是中国人口趋势的最好、最有利、最现实的方案。(联合国经社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前景(2015修订)》(File POP/1-1),20157月)

当然,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从目前的1.55(孩子/妇女)继续降低并在未来20年内滑向1.341.20,那么中国人口增长趋势便可能走进联合国“低生育率方案”。虽然,“低方案”的人口趋势会比中方案提前30年结束“人口高位运行”的严峻局面2068年总人口回落到10亿人以下),但是,“低方案”的老龄化形势可能在4050年后恶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会爬升到超过“日本中方案”的高度,其峰值比“日本中方案”高17.6个百分点。(见图13-9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未来畸高(最高达69.8%)的老年人口抚养比肯定会将日本社会折腾得够呛。而中国“低方案”所形成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甚至比“日本中方案”还高,这不能不警惕。未来畸高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会威胁到社会稳定,这便是所谓“低生育陷阱”在理论上合理的部分,也是那些鼓吹鼓励生育的人误导人口学家、恐吓管理层的理由。正因为如此,笔者在《人口困局》一书中将联合国“低生育率方案”、中国总人口虽回落到10亿以下但畸高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威胁到社会稳定的情况,称为中国人口高位运行“硬着陆”

(二)

尽管妇女总和生育率数据对于判断人口增长趋势至关重要,但现实的吊诡在于,现实中国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令各方都信服、接受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数据!

中国官方于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1%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分别为1.181.05。这简直是“笑话”。这种一再出现的“笑话”充分说明,无论官方普查和调查的态度是多么地诚恳(承诺不与生育政策挂钩),但是,大量普通老百姓作为低收入人群始终“以不变应万变”,仍然以极度不信任的态度应付任何形式的官方调查。

中国统计数据历来真真假假,这一直是中国官方统计的痼疾,而官方人口统计这个本来比较中性的统计项目也因为有了“人口控制”,且涉及各种利益,而难以“客观”。多年以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年调查数据直接汇总,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都比较低,从1.11.25左右,2010年“六普”是1.182015年是1.05

在统计中,总和生育率是通过出生人口数量与育龄妇女数量之比计算出来的,所以,统计的总和生育率严重偏低主要是因为统计的出生人口数量严重偏低造成的。有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漏掉了大量出生人数,他举例说,“按照六普结果,2010年当年出生人数为1379万,(但)根据统计局千分之一调查结果,20111岁的人口是1441万,20122岁的是1555万,20133岁的是1684万,20144岁的是1721万。这个数据一直在稳定地增加,这就说明,出生人口当年漏报严重”。

至于漏报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是“0岁组”人数调查不准确,这是人口调查的通病(各国都有漏报),只不过中国更甚。“0岁组”漏报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0岁组不容易调查,小孩在家里养着,漏报很正常;二是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太大,容易造成漏报;三是多生孩子要罚款,所以就更倾向于瞒报。“(这)使得中国的人口调查中0岁组的漏报率特别高”。(记者王羚:《中国总和生育率之辩:超低生育率到底准不准》,第一财经日报,20161123

统计数据误差太大,就只能参考经验数据。目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经验数据有三个来源,即官方职能部门、国内人口专家和联合国人口专家。

那些别有用心鼓吹放弃人口控制、鼓励生育的人,都是一些非人口专业的“打酱油”之人,他们的人口数据推测臆断成分很重,因而更离谱,更不足为据。(笔者的《人口困局》一书有全面的分析批判,参见《放弃人口控制的“基础理论”错在哪里?》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国家卫计委官方披露的数据为,“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他们还认为,“‘十三五’期间(2016-2020)是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万人—2000万人之间,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动”。(记者李丹丹:《去年新生1786 二孩800万占45%》,《新京报》,2017123,第A06在此之前,他们认为,“2010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541.64之间波动”。(杨娟等:《卫计委首评全面二孩:今年出生将超1750万符合预判》,澎湃新闻,20161126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人口数据,他最近综合了国家统计局出生人口统计、国家卫计委住院分娩统计和公安部户籍登记信息等数据后“判断和估计”:“过去几年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1600万以上”,与之对应的生育水平“大体上在1.6左右”(翟振武:《平稳过渡到“二孩时代”》,《人民日报》,20161215,第05版)。他认为,全面二孩政策之后,2018年是年出生人口的最高峰,总和生育率会上升到2.1左右,此后四五年会逐步下降,到1.81.7左右(记者王羚:《中国总和生育率之辩:超低生育率到底准不准》,第一财经日报,20161123

在国内人口专家方面,据笔者观察,他们对中国总和生育率数据的看法分歧很严重。但笔者比较认可翟振武教授的上述“判断和估计”,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经验数据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专家的结论基本一致。

联合国经社部人口司自1950年以来一直对世界各国人口增长趋势作跟踪预测,并公开发布《世界人口前景》相关数据(包括对世界各国人口数据的估计和预测)。

联合国的人口数据主要依据各国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各国进行的特别调查或专项调查获得的数据,以及联合国统计司的人口发展动态数据和人口司的人口数据模型来确定。

联合国人口数据具有四个显著特点:(1)它是中立的“独立第三方”人口数据机构的数据,(2)由一批杰出的人口专家通过专业人口数据模型得到,(3)数据来源广泛(有统计数据、经验数据,有官方数据、独立数据),(4)相关数据经过长期跟踪、不断修正。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联合国的人口数据要更客观些,因而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可信。(这也是笔者《人口困局》一书采用联合国人口数据立论的基本原因。)

*                *                *

总起来说,上述情况带给人们两个基本判断:

1)截止到2015年,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好像运行在联合国“中生育率方案”(总和生育率1.59)附近,中国人口高位运行具备“软着陆”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上述结论并不是特别可靠,因为它更多地是根据官方和专家的经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2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出生人口开始“抬头”(参见图3。这一政策风险及其对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三)

诚然,“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初衷都是为了避免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滑入联合国“低方案”(总和生育率1.341.20,避免中国人口高位运行“硬着陆”;但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即“全面二孩”事实上撼动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它向国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传递了放松甚至放弃人口控制的信号。尽管官方宣传一直没有松口(仍说要坚持计划生育),但媒体舆论导向却明显有这个效果,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大都这么理解、这么认识。

如前所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来到了非常敏感的“三岔路口”,由于中国人口总量巨大,微小的生育率变动和成规模出生人口堆积,便可能改变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方向,而“全面二孩政策”的风险正在于此。

面对中国“资源环境与人口紧张关系”越来越严峻的现实,笔者希望有关当局能够密切关注人口增长趋势的最新动向,并能及时调整人口政策,避免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滑向联合国“高生育率方案”。

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下大力气(只要认识到位,办法有的是),真正掌握中国人口的真实数据。(这也是回击所有诡辩的最有力武器。)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的是,必须继续坚持控制总人口基本国策,确保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在未来1020年内出现真正向下的拐点,实现人口高位运行“软着陆”

 

2017125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