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6

李尚勇 

本文的政策建议有两条,一是限制非市场化的土地集中,二是科学界定“适度规模经营”。

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主要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健康发展,也包括农业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会逐步自然减少,或者逐步自然转移到非农产业,与此相应,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也会经历一个自然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因为看到或预见到了这个自然过程,所以决策层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性意见。(决策层第一次明确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在1987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自从决策层有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提法以后,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被不同利益和观点的人反复引用,不过,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自说自话。一般地说,我们通常见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直接在土地规模经营的意义上使用,即“适度”只不过是幌子而已,重要的是要有“规模”。这在代表土地规模经营既得利益的语境中很常见,例如“第三次土地革命”的主张里就有。二是相关研究者在经济技术规范下使用,他们往往论证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怎样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是“适度”的,而且不同的经济技术条件总有不同的“适度规模”水平。[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很少有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2],因为人家的土地规模经营更多的是由农业机械要素价格与劳动力要素价格的相对运动所推动,这更多的是一个自然的经济过程和市场博弈过程,而更少有政府政策和行政手段的推动,所以几乎不需要“经济研究”去为政府进行“指导”,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论证政府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合理性。

国内情况完全相反。决策层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强调的就是“适度”,并期望以此约束地方政府五花八门的圈地行为;地方政府则遵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想尽办法突破既有政策限制,以谋取更多的土地和土地利益。这种上下博弈,为众多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于是,大量关于如何衡量和确定土地规模经营“适度”的研究成果随之产生。

不过,与地方政府的“热情”和研究者的“短见”不同,由农户自主自愿自发推动的土地规模经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形,那里更多地体现了尊重自然、尊重市场的特征,表现出不急不躁的特点。刘凤芹对此有非常准确的描述,她说,“(由)农民承包地的市场化流转导致的土地集中程度并不高,虽然土地流转现象大量存在”;“其本质性的原因并不是人均土地面积少或流转土地不连片,而是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大”;“农民惜地,劳动力转移困难才是根本”。[3]

出于尊重规律、尊重市场,以及遏制非农产业资本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土地的觊觎,保护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局,笔者主张在第三种意义上、即经济进步和福利提升的意义上使用适度规模经营概念。所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福利水平“帕累托提升”的条件下,由市场机制推进、农户真正自主自愿选择的土地流转和集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提升。

至少,决策层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包含了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一前提条件。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研究者也表示肯定。例如,美国学者普罗斯特曼等人认为,“尽管中国中央和省级的政策制定者和设计者总是强调,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大量非农就业机会的地方,规模经营方才合适,但是这些标准在地方推行规模经营的热情中有时被牺牲掉了”。[4]

这里所说的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指在社会经济进步的基础上,在正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市场配置、有就业保障、并且能够真正溶入城市经济生活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显然,如此性质的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不仅能够提升农转非劳动力的福利水平,而且也会提升整个农民阶层的福利水平。

与此相对,农业劳动力的无效转移说的是为了某种短期的政治、行政或经济目的而人为制造出临时短暂甚至虚假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或者干脆用低成本“养人”的办法,如提供城市“低保”,临时“消化”农业劳动力。地方政府实施的“土地换社保”之类的“农转非”大量存在农业劳动力的无效转移,给未来的政府和整个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因此,在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中,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提升,是界定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是否“适度”的现实和科学的标准。

如果没有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福利的帕累托提升,任何按经济技术标准评价再有利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都是“不适度”的。

反之,如果不是这样看问题,那么,在中国目前政治经济条件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和土地关系没有理顺、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实质性推进、权力不受制约、等等),任何人为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出台,其后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全文完)

 友情提示:纸质媒体、期刊若有意刊发,请与作者联系。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全文): 

一、导言、咄咄逼人的“第三次土地革命”

二、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市场逻辑与严重后果

三、小农经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被保留被再造

四、中国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风险巨大(1)  (2)

五、有关土地规模经营的若干错误见解

六、科学界定“适度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略)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