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大困局(专题)系列文章(2-1):

《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 

【导读】中国现实的耕地缺口在1/3上下,它所显示的人地矛盾比官方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要尖锐和严峻得多。 

在研究“放松进而放弃人口控制”的各种理由后,笔者发现,持这种立场的那些人(既有非人口专家也有人口专家),几乎都绝口不谈现实资源环境对人口的约束,偶有人提到资源环境,但也都是十足的“资源环境无限论者”。然而,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显示,任何撇开现实资源环境约束的人口政策主张,都可能落入“伪人口论”陷阱。

穷根究底,中国绝大多数资源环境问题的总根源,都在于中国“人口高位运行”。目前,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30年前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的时候更加突出,更加尖锐。

在宏观上,虽然中国国土面积全球第四,但由于总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分母太大,所以,中国所有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比较少。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人均资源量综合排名列于世界第120位,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倒数第14位。[1]

所以,欲论人口问题,必先论资源环境问题。

下面首先讨论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紧张关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97年,世界人均可耕地为0.24/,高收入国家为0.41/,中等收入国家为0.35/,低收入国家为0.15/,而中国仅为0.1/人。[2]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资料计算,2007年,世界人均耕地为0.22/,中国为0.107/,在统计的182个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排名第123位;在人口过亿的11个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排名第8位;在人口超过2千万的51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38位。[3]

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以20091231为标准时点,全国有耕地1.35亿公顷(20.3亿亩),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国耕地中,有996.3万公顷1.49亿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这些耕地“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该调查显示,真正能够有效耕种的“基本农田”为15.6亿亩,人均1.17亩。[4]

从动态来看,中国人均耕地主要因为人口膨胀而锐减得很快。(见图2-1

资料来源和说明:(略)

1950年,中国有耕地10400万公顷(15.6亿亩),人均耕地2.83/人。由于全面长期垦荒造田,19501980年(除19581965年的非正常变动外),中国耕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到198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达到峰值约13482万公顷(20.22亿亩),1950年增长了29.64%。但是,由于同一时期中国总人口增长了78.83%,因而人均耕地持续下降到2.05/人,仅相当于1950年的72.49%

19802008年,由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耕地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耕地约12172万公顷(18.26亿亩),比1980年减少了1310万公顷(1.97亿亩),约减少10%。这28年间,全国总人口净增3.41亿人,增长34.54%,这使得人均耕地下降很多。2008年,全国人均耕地减少到1.38/,比1980年下降了32.90%。耕地总量减少和总人口增长对人均耕地指数(人均耕地锐减32.90%)的影响分别为27.5%72.5%

总起来看,19502008年,58年间,中国总人口净增7.76亿人,增长了140.6%,这使得中国人均耕地大幅度下降,即从2.83/下降为1.38/。如果以1950年为100%,则全国人均耕地到1980年减少到72.49%,到2008年减少到48.46%,即前30年减少了27.51%58年间减少了51.36%[5]

对于耕地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管理层是清醒的:“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在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6]

据商务部副部长披露,中国“每年农产品净进口相当于5亿亩土地的生产能力”[7]

据全国政协副主席透露,“去年(2010年),我国净进口农产品换算成耕地,相当于进口了近9亿亩播种面积”[8]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植物油与油籽折油量共计2035万吨,按目前国内大豆亩产236斤(出油率18%)的生产技术水平测算,相当于利用了国外9.6亿亩种植面积(与国内水稻与玉米种植面积之和相当)”[9]

最新最权威的数据是,“据测算,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我们利用了国际上相当于7亿亩播种面积的土地生产粮食和大豆、棉花、糖料等农作物”[10]这相当于中国2013年实际耕种面积40%;若计入复种面积,则相当于中国播种面积的28%[11]

这也就是说,中国现实的耕地缺口在1/3上下,它所显示的人地矛盾比官方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要尖锐和严峻得多。

  

——————————

《中国大困局(专题)系列文章(0-1):引言和说明》

中国大困局(专题)系列文章第2单元:耕地资源

◎《中国人均耕地因人口增长而锐减》

◎《耕地:毁林毁草围湿地》

◎《耕地草地因人口增长而迅速退化

 



[1]李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政府网/直播/部委1/重要内容提示,20081023,网址:http://www.gov.cn/wszb/zhibo275/content_1128255.htm

[2]中挪环境统计与分析合作项目:《环境统计数据1999》,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专题数据。

[3]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4]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20131230。注:主要因为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即农民不再隐瞒耕地面积)等因素影响,此次调查数据“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约2亿亩)”。故此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的数据没有动态可比性。

[5]因为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数据没有动态可比性,所以,动态人均耕地相关数据只能计算到2008年。

[6]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1113新华社公布。

[7]记者贾壮:《钟山:中国需从外贸大国转向外贸强国》,《证券时报》,2010118A002版。

[8]记者周海滨:《改革不能部门化、碎片化》,《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28期。

[9]程国强:《当前粮食供求形势与中长期趋势》,《改革内参•综合版》,2012年第18期。

[10]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1223

[11]2013年,中国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462.6万公顷(24.7亿亩),当年的复种指数为142%,实际耕种面积为17.4亿亩。(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和丁明军的《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地理学报》 2015年第7期)

话题:



0

推荐

李尚勇

李尚勇

22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人口困局》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曾)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作者拟出版“制度困局三部曲”,已出版《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和《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东方出版社2018年7月)。《求解三农困局》(待出版)。 邮箱:lsyongs@163.com

文章